痔瘡嚴重程度分4級 醫生:肥胖人士患病機會較高
發布時間: 2017/10/18 18:36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9
痔瘡十分常見,亦是一個相當難以啟齒的徵狀,部分患者會諱疾忌醫。究竟痔瘡是怎樣形成?有沒有嚴重程度之分?有甚麼治療及預防方法?TOPick請由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講解。
姚醫生表示,在肛門對上、直腸對下的黏膜下垂組織稱為痔瘡,屬於正常的組織。痔瘡位處肛門內,即生長在肛管齒狀腺以上的為內痔;生長在肛管齒狀腺以下,位處肛門外的為外痔。
痔瘡形成因素
姚醫生表示,痔瘡之所以形成,原因有多方面。部分患者先天性結締組織薄弱,令到黏膜容易下垂;大便較硬身,需要花較多力氣把大便「谷」出來,久而久之,結締組織變得容易下滑,增加黏膜下垂的機會。經常腹瀉,亦會引發黏膜下垂。
他又指,痔瘡的發生未必跟經常站立或久坐有關,不過缺乏運動會影響腸胃功能,令排便變得相當困難。
不少人喜歡在排便時玩手機、閱讀或打機,可知道坐在馬桶的時間愈長,臀部坐得愈低,臀部會被箍實,血液循環欠佳,導致入面的黏膜容易脹起,誘發痔瘡下垂。
另一方面,部分人進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或飲酒後,痔瘡會惡化,例如有流血現象,原因可能是受到食物或酒精的刺激而令到血管擴張,因此要避免進食這些東西。
肥胖者的腹壓較大,肛門口的黏膜好容易走出來,會加重痔瘡,故肥胖人士、孕婦患有痔瘡的機會較一般人高。
內痔分4級制
痔瘡的徵狀視乎情況,若然黏膜下垂至肛門下面,肛門口變得濕潤、痕癢;黏膜從肛門口的肌肉脫垂,會摸到一粒東西,患者有脹痛的感覺。當黏膜內的血液凝固,稱為痔瘡血栓塞,脹痛會較多。簡單來說,內痔痛感較少,外痔痛感較多。
不少人會問,痔瘡有沒有嚴重程度之分,答案是有的。姚醫生表示,內痔可以分為4級。
- 第1級:痔瘡在肛門內並沒有下垂突出,但大便後可能有損傷、出血。
- 第2級:痔瘡突出至肛門口,但大便後痔瘡會自動縮回。
- 第3級:痔瘡突出至肛門口,大便後痔瘡不會自動縮回,需要用人手推回至肛門內。
- 第4級:痔瘡永久留於肛門外,就算用手推也無法返回至肛門內。
情況嚴重需要手術治療
治療方面,第1級、第2級的內瘡,如大便有血,或痔瘡分泌較多黏膜,可透過藥物,幫助痔瘡消腫及收縮靜脈曲張的血管,減少流血。如黏膜下垂嚴重,需要服藥數個月才康復過來。
姚醫生指出,不論第1級、第2級或第3級的內痔,當有出血、黏膜下垂的現象,患者自覺受困擾,都可透過橡筋結紮小手術得到解決。至於第4級的痔瘡,或者是外痔,整粒痔瘡在肝門外突出,無法返回至肛門內,就需要用到外科手術處理。
他提醒痔瘡患者,必須經常保持大便鬆軟,因此要注意以下事項:
1. 每日進食足夠的蔬果,以吸收足夠纖維,攝取足夠水份,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。
2. 大便時要專心,最好在5至10分鐘內完成。
另外,如發現大便有血,尤其是家族有腸癌、腸瘜肉病史,年齡在30或40歲或以上,應及早求醫,通過身體檢查,盡快找出大便流血的原因,對症下藥。
撰文 : 何寶華 TOPick 記者